Search

不好意思,蹭一下熱度。😅😅😅
**
【高跟鞋裡的葡萄酒】
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不好意思,蹭一下熱度。😅😅😅
**
【高跟鞋裡的葡萄酒】

「我做什麼,你跟著我做一次,就可以走了!」燈光昏暗的包廂裡,散發著陳年的酒味與歡笑聲,當黎智英準備起身告退時,台灣「媒體大少」露出促狹的表情對著他說。

黎智英沉著氣,默不作聲。只見「媒體大少」彎下腰,脫下身旁待酒女郎的高跟鞋,置於墨色的玻璃桌上。

「媒體大少」望著面無表情的黎智英,隨手將一瓶兩萬多元的葡萄酒,倒進殷紅的高跟鞋裡;然後,兩手端起,仰頭一飲而盡。一旁陪酒的女郎、陪笑的卿客紛紛鼓掌叫好!

「該你!」當「媒體大少」再拿起酒瓶倒酒時,黎智英已經轉身而去了。

「哈哈哈,他當我是誰!」二○○一年秋夜,在陽明山幽密的別墅裡,享受完順德大廚的美食後,喝著醇酒,聽黎智英用略帶喜氣的廣東腔講故事,格外過癮。

他說起年前初到台灣探路時,由於人生地不熟,只得四處拜會求教的過程。譬如,他四處打聽「誰是台灣最懂編輯的人?」於是,決定將台灣的籌備處設在敦化南路,就在詹宏志辦公室的對街。詹宏志曾說,那時黎智英一天到晚窩在他的辦公室問東問西。

一九九九年初,當時的《中國時報》發行人余紀忠突然提起「香港有一份報紙值得大家注意」,那是我第一次聽到《蘋果日報》的名稱。年中,余紀忠派去香港考察的同事,為我們作了介紹。印象中是一位攝影主管,他興奮地宣稱:「報紙的圖像化時代來臨了!」事後看來,他頂多只說對了三分之一,除了版面放大的照片與繽紛的色彩外,壹傳媒的編輯功夫以及管理力度,則都遭到輕忽了。

初露接班架式、負責媒體轉型的「媒體大少」,受父之命,特別和黎智英約在他常去的高級酒吧,一方面為盡地主之誼,一方面也想讓這個跨海而來的港仔,開開台灣眼界。

「哈哈哈!這些我年輕的時候都玩過了!」說完故事,黎智英爽朗地大笑。

他隨即又說,他早期在香港做成衣加工出口時,為應付客人,也不免這類的應酬,直到有一次,一位美國大客戶明示要他安排女人陪宿,才改變了他經營的作風。

「那美國人是個大buyer,訂單沒了,我工廠就執笠(倒閉)了!」黎智英說,他幾經掙扎,透過朋友安排一位身材高挑的美女送進飯店後,由於不放心,自己就在一樓大廳半睡半醒地等候。
清晨,女孩下來、打招呼、離去,一切平順。

「出了飯店大門,天光微亮,我突然覺得很沮喪,想自己怎會淪落至此!」黎智英說,「那以後,我就覺悟:『有專業就不用作雞了!』」

黎智英作生意不拉關係、不走門路,甚至不應酬,這在台灣是個異數,我想在香港可能也不多見吧。職涯人生,搞關係、攀人情,永遠是一條便捷的路;只是走久了,就沒有回頭的路,有時連自己是誰也不敢面對了。

近日,聽聞某金融大少的弊案新聞(馬路消息說,他有一整層的辦公室接待政界的客卿們),以及新政府上台後,官商交賊的嘴臉,不禁讓我想起,十五年前,那個清涼有風的夜晚。
**
《回憶的敘事》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62351?sloc=main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編輯」,當然值得作為一種志業來追尋,它既啟蒙世界,也發現了自己。
View all posts